AIMochi | AI 永動機:AI筆記奧特曼的終極盤算與 OpenAI 的新世界秩序
AI 永動機:AI筆記奧特曼的終極盤算與 OpenAI 的新世界秩序

AI 永動機:AI筆記奧特曼的終極盤算與 OpenAI 的新世界秩序

或許真正的「永動機」,不是讓機器永不停歇,而是讓智慧、能量與生態在背後交織流轉,持續自我增生。

人類對永動機的想像,源遠流長:若有一臺裝置,不需任何外部能量,就能永遠運轉並持續輸出,那便是人類最終的夢幻。然而,物理上這是不可能的。但在 AI 與數位生態中,「永動機」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隱喻:若一個系統能靠自身的運作、不斷優化、持續產出價值,那就像一臺無需外力推動的引擎。

OpenAI 的 Sam Altman 正在把這個隱喻變成策略,他不只是想打造一個強大的 AI 公司,而是一個有生命、有能量、有自我演化力的智能體系──這就是 AI 永動機願景。

而要讓這個願景落地、具備競爭力與延展性,OpenAI 必須拉進最強硬體、雲端、能源與合作夥伴。今年,Nvidia、AMD、Oracle 等巨頭相繼加入這個「永動圈」:不再只是旁觀,而是成為永動體系的實質構件。

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整理多方公開數據與報導,將從概念、運作邏輯、關鍵戰略,帶你看懂 Altman 怎麼把這個看似夢幻的概念,化為可能的 AI 生態體系。

從寓言到戰略:AI 永動機如何出現?

1. 永動機的隱喻:在數位世界重生

永動機在物理學上被認為不可能,但作為隱喻,它代表一套閉環 -- 資源自給自足、能量自主生成、系統穩定運作。在 AI 世界中,如果一家公司能靠自身的產品、生態、資料與運算能力,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系統,那麼從商業角度而言,它看起來就像一臺永不止息的引擎。

對於 Altman 而言,這不再只是比喻,而是一種戰略願景:他希望 OpenAI 能夠從「被動提供 AI 模型」的角色,逐步轉化為「智能生態中心」——既產出模型、又控制運算與能源、又引導生態中的合作者加入,共同構築長期閉環。

2. 為什麼這個構想現在被提起?

近年來,AI 模型與應用爆炸式成長,對算力與能源的需求也呈幾何式攀升。Altman 曾在世界經濟論壇(Davos 2025)上公開表示:「AI 的未來取決於能源突破。」若沒有更廉價、更穩定的能源供應,縱使模型再優秀,也無法真正支撐規模化應用。

這正是他投資核融合(fusion)能源公司 Helion 的原因之一。OpenAI 不只是為了 AI 技術本身,而是在同步佈局所謂「算力之外的基礎設施」。透過掌握能源,就能控制 AI 生態的關鍵供應鏈。

AI 永動機:內部邏輯與四大支撐體系

要建構這樣的「永動體系」,需要以下四個支柱互相配合:

  1. 資料—模型—回饋閉環

  2. 算力與硬體基礎設施

  3. 能源整合與掌控

  4. 生態體系與合作引導

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失,否則閉環無法穩定運作。

1. 資料—模型—回饋閉環

這是 AI 永動機的核心:用戶與企業使用 AI 應用(如 ChatGPT、Copilot、Sora 等)時產生的 prompt、回饋、修正、選擇,都成為訓練資料。模型依此更新,而更新後的模型則更能吸引使用者與新場景。
這種自我強化機制在很大程度已見端倪:OpenAI 透過用戶互動獲得真實世界資料,並進行微調或強化學習改善模型品質。

2. 算力與硬體基礎設施

即使資料源源不絕,若沒有對應的運算力支持,每次推論或訓練都會成為成本地獄。這就是為什麼 OpenAI 必須與頂尖硬體公司合作,甚至把他們納入永動體系的核心骨幹之一。

Nvidia:成為永動體系的「引擎供應商」

2025 年 9 月,OpenAI 與 Nvidia 宣布一項極具震撼力的戰略合作:在未來幾年內建置 至少 10 gigawatts 的 AI 基礎設施,全部使用 Nvidia 系統與硬體。作為支撐這項計畫的一部份,Nvidia 承諾對 OpenAI 投資高達 1000 億美元

這意味著:OpenAI 跟 Nvidia 不是單純買賣關係,而是在硬體、軟體與基礎設施設計上相互協同、共築路線圖。這讓 Nvidia 成為永動體系不可或缺的硬體動力來源。

此外,Nvidia 與 OpenAI 也合作優化開源模型(如 gpt-oss)在 Nvidia 平台上的效能,拉近 AI 模型與硬體結合的效率。

對於 Nvidia 而言,這樣的合作意味著:不僅是硬體供應商,更是 AI 基礎設施與智慧算法路線的一部分。透過把 OpenAI 綁定在自家生態裡,Nvidia 可確保自身硬體在接下來的 AI 世代中維持核心位置。

AMD:多元硬體備選與分散風險

為了避免對單一硬體供應商過度倚賴,OpenAI 也與 AMD 達成戰略合作。2025 年 10 月,OpenAI 正式與 AMD 宣布一項多年計畫:在未來部署 6 gigawatts 的 AMD Instinct GPU,以支援其 AI 基礎設施。首階段將在 2026 年下半年部署 1 gigawatt MI450 系列 GPU

此協議中,AMD 還授予 OpenAI 認購高達 1.6 億股普通股的認股權憑證(warrant),以里程碑條件掛鉤。這一佈局意味著:OpenAI 不只與 Nvidia 綁在一起,也在硬體層面保留更多選擇與彈性,以分散風險並增加議價空間。

在 AMD 與 OpenAI 間的合作背後,也顯示出硬體霸主地位可能被挑戰的態勢:AMD 若成功在 AI 高效能運算場域站穩腳步,它將成為 Nvidia 的強力競爭者。

3. 能源整合與掌控

即便算力與硬體都就緒,如果能源供給不穩、不廉,那麼再強大的體系也可能崩盤。正因為如此,OpenAI 對能源的佈局絕非旁觀者心態。Altman 在能源與未來技術領域已有多項布局,而 OpenAI 本身也在 Stargate 計畫中與 Oracle、其他夥伴共同考量電力與基建整體配套。

「星際之門計畫」(Stargate Project)是 OpenAI 關於 AI 基礎設施的宏大平台,Oracle、NVIDIA 都是其中的重要技術夥伴。Stargate 在全球選址資料中心、整合建設、動力與晶片供應鏈整合等維度同步考量,目的是打造能量與算力高度協調的 AI 基地。Oracle 在這整體佈局裡,不只是雲端供應商,更會參與其能源與設施策略設計。

簡而言之,要讓 AI 永動體系持續運轉,能源供應穩定、低成本、高效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OpenAI 正在用硬體與能源之間的整合,打造能源—算力—智慧三者協力運作的機制。

4. 生態體系與合作引導

為了讓 AI 永動機不只是 OpenAI 的孤島,而能覆蓋整個產業與技術圈,OpenAI 必須引導合作夥伴、開發者、生態平台一起進來。這包括:

  • API / 平台開放:讓外部應用、第三方服務能整合其模型與工具

  • 開源模型/策略:如 gpt-oss 模型讓更多開發者與企業自由部署,幫助擴散體系能量

  • 戰略合夥與資源共享:像 Oracle 加入 Stargate、與 AMD 的硬體綁定,都在構築一個共享體系

  • 引入多方硬體供應商:讓體系在面對風險時更具韌性,不會被單一供應商綁架

透過這樣的策略,OpenAI 嘗試把整個 AI 生態網絡,納入一條共同運轉的永動引擎裡。

從永動願景到智力共生時代

當我們把「永動機」這個古老隱喻帶進 AI 世界時,不是要造出物理永動裝置,而是要讓智慧、運算、能源與生態彼此流轉、彼此增強。OpenAI 的這個願景,看起來宏大卻不再遙遠——Nvidia、AMD、Oracle 這些科技巨頭已紛紛加入,成為這臺AI引擎中的發動器、齒輪與支撐點。

這個體系若能運作,它將不只是 OpenAI 的壯舉,也可能改寫下一個十年 AI 基礎設施與智慧產業的版圖。未來可能不是哪一家公司的模型最強,而是哪一個生態最有能量、最有韌性,能在資本、算力、能源與生態間自我滋養。

當世人問:這可行嗎?筆者心中的答案是:或許不容易,但它值得被實驗。真正的關鍵,不在於機器是否永不停止,而在於:我們能否建構一個「智慧永續流動」的系統,使人類與 AI 在能量與智慧中,共生而長。

以上資訊僅供分享與參考之用,請自行保留獨立判斷。若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善用 AIMochi 筆記工具,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梳理出關鍵資訊,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

馬上開始使用AIMochi